2009临沭一中高考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法指导
2009临沭一中高考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法指导第2页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②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

  (五)实战演练: (2000·北京安徽春季)据医学史料记载, 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 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 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 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 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 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分析:从材料分析中, 我们可以归纳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从发现输血可以救人,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救人的实践过程,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 从输羊血和输人血, 直至发现血型系统, 使输血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 无论对输羊血、输人血,还是对人血系统的发现, 都是为了解决输血问题, 解决救人问题,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题目总体比较简单,但是一定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怎样体现",因此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理论和材料两张皮。

  参考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 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者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死亡, 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 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至发现人血系统, 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二、现象题,即"反映类"

  (一)设问方式:"反映类"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这类题经济学中又经常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

  (二)涉及考题:

  2001年第38题第(3)问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002年第38题第(1)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分)

2006年第38题: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三) "反映类"的解题方法

  "反映类"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即现象),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要揭示出本质),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和政治术语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四)典例分析:06年全国卷第38题(1)(32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