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结论形成]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做了思想准备。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5)社会根源: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清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腐朽,这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寻新的、反映资产阶级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图存道路。

  (6)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对应学生用书P89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项仅适合于美国的要求,B项仅适合于日本的要求,D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符合题干"两种要求的共同点"的只有C项。

  2.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

  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

  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

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