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案: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具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P89

  探究点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赞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谢赞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结合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答案]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一年内就借了3.7亿两白银。

  (2)材料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教材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答案] 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企业数 资金额(万元) 1863~1894 119 680 1895~1898 274 1432   (3)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状况: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