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案第2页

【教学难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题探究:深圳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深圳对外开放前后的对比,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与伟大。

【新课讲授】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合作探究:中国当时为何要进行改革开放?

材料一: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2007年12月17日胡锦涛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全世界25%的人口,拥有世界7%的土地,却只能创造出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开放国门的国内国际背景。

师:(学法指导:带问题阅读材料、找关键字词等)

【预设】(多媒体展示)对外开放的背景:

国内:(1)十年"文革"结束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国际:(1)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