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边塞战争诗四首 从军行(其一) 教案
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边塞战争诗四首 从军行(其一) 教案第2页

建政治黑暗,对将帅赏罚不明的指责,如王维的《老将行》;C记述将士生活悬殊,苦乐不均的诗,如高适的《燕歌行》;D写将士长期戌边,望乡思归及闺妇念征人的诗,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3)反映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和异域物产季候的奇特。A描述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及能歌善舞的诗,如高适的《营歌行》、崔颢的《雁门胡人歌》;B记述北方和西域生活习惯和风物特产的诗,如谢榛的《漠北词》;C写汉族人民和各族及西域各国和平相处,平等贸易往来的诗,如马祖常的《河湟书事二首》。

(4)描写边塞的神奇壮丽风光。如岑参《走马川行》中"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浩瀚沙漠,《热河行》中"沸浪炎波煎汉月"的热海和《白雪歌》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雪景。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诗的发展:

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王之涣、王翰、李颀、崔颢等,其中高适和岑参最为著名,因此盛唐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译诗】

在设有烽火台的边防城镇的西边,有一座观察敌情的百尺高的楼,黄昏时戍边战士独自登上高楼,这时从青海湖上吹来了秋季的寒风。他一遍遍地用羌笛吹着《关山月》曲子,无奈的是那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