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3页

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三、 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四、翻译课文(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五、再读课文,解读内容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六、深入探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杞人忧天 《列子》

一、 作家作品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原书早已失传。现在的《列子》八篇是后人根据有关资料编著的,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子》一书虽然主要是缀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经过作者的精心剪裁,却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书中继承前代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辩证思维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子》中反映的片段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视和发挥。

二、背景链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讲述了一个杞人无事忧天坠地崩的故事,讽刺那些没有意义的担忧。

三、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四、翻译课文(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通假字

五、再读课文,解读内容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5.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6.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六、深入探究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示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七、作业

1.自编寓言故事,注意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