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上)
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学案(旧人教版高一上)第2页

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实行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制的改革,没有摧毁封建势力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社会仍保持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经济政治基础。③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但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它们支持扶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外部原因。④辛亥革命中资产革命派没有对封建思想进行彻底批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帝王思想仍具有强大的习惯影响,袁世凯为了称帝,推行"尊复古"的逆流,这是帝制复辟发生的思想基础。⑤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未能在中国真正实行,袁世凯大权独揽,推行专制独裁统治。⑥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涣散。清帝退位后,许多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认为革命任务已完成,无心进取,思想混乱,纪律涣散,对袁世凯的本质面目没有认识清楚,致使袁世凯一步步走向复辟的道路。

  迅速败亡的原因:①袁世凯出卖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②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飞跃,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决维护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这种强有力的号召和不懈的斗争是对袁世凯的致命打击④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帝国主义对袁世凯复辟态度的转变,使袁世凯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2.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斗争方式的演变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打出民主共和的招牌,其后,由于革命党在南方有一定的军事、政治力量,袁世凯仍然采取假民主真专制的两面手段。革命党人对其反动本质必然有一个认识过程,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也随之有一个变化过程。从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到"二次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在政治上依靠《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议会选举、组阁等议会斗争方式,试图通过议会斗争方式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这种努力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必然会出现,并有着进步的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从根本上扫除内外反动势力,这种斗争最终是要失败的。"宋案"真相大白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重新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进行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1913年,孙中山发动革命党人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但由于北洋力量的强大,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这场斗争也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在袁世凯取消帝制后,孙中山又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最终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