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 2.2.2直线方程几种形式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A版必修二  2.2.2直线方程几种形式 教案第2页

引入课题

形成概念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

  (2)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 0 (A, B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思考探究问题(1),即直线存在斜率和直线不存在斜率时求出的直线方程是否都为二元一次方程. 对于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判断某一个方程是否表示一条直线,只需看这个方程是否可以转化为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为此要对B分类讨论,即当B≠0时和当B = 0时两种情形进行变形. 然后由学生去变形判断,得出结论:

  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

  教师概括指出:由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我们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 0 (A, B不同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 form).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概念深化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通过相比、讨论,发现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形式的直线方程的一个不同点是: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   使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与其他形式的不同点.   3.在方程Ax + By + C = 0中,A,B,C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

  (1)平行于x轴;(2)平行于y轴;(3)与x轴重合;(4)与y重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与x轴平行和重合,与y轴平行和重合的直线方程的形式. 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对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应用举例   4.例5

  已知直线经过点A (6, - 4),斜率为,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检查、评价、反馈. 指出: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作如下约定:一般按含x项、含y项、常数项顺序排列;x项的系数为正;x,y的系数和常数项一般不出现分数;无特殊要求时,求直线方程的结果写成一般式.   使学生体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转化为一般式,把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特点.   

  

  

  

  

  5.例6

  把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x - 2y + 6 = 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先由学生思考解答,并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由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把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可求出直线的斜率的和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求直线与x轴的截距,即求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此可在方程中令y = 0,解出x值,即为与直线与x轴的截距.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时,通常找出直线下两个坐标轴的交点.

  例6 解:将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化成斜截式y =x + 3.

  因此,直线l的斜率k =,它在y轴上的截距是3. 在直线l的方程x -2y + 6 = 0中,令y = 0,得x = - 6,

  即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是- 6 .

  由上面可得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 6,0),B (0,3),

  过点A,B作直线,就得直线l的图形.

     使学生体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和已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