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1专题 珍爱生命 说书人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1专题 珍爱生命 说书人 学案第5页

生命为小城听众带来希望和快乐。这些描述,是作者对说书人善良本质的最好诠释。

5.小说末尾说"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请探究"荒凉"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荒凉"是本文的抒情基调。①小城外的景象荒凉;②说书人活着贫困无依,无人关心,死后草草下葬,被人遗忘,他的人生境遇荒凉;③说书人死后,无人给小城带来幻想、感动、生气,小城人们的内心更贫乏荒凉;④小城人们面对死亡冷漠,面对生命麻木,其内心的冷酷让"我"感到荒凉;⑤回忆中美好的事物,那些传统文明逝去不再重来,对逝去的眷恋焦虑造成了"我"内心的渺茫、空虚。

6.本文题为"说书人",作者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是本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见证了"说书人"的一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我"与小城人们的态度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小城人们漠视生命的态度的批判。③"我"是作者情感的载体。通过"我"的所思所想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人生境遇,小城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情感态度,更有助于表达主旨。

■合作探究·····················································································

7.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有人认为,《说书人》受鲁迅的影响,也是大体上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这两篇小说都是在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孔乙己》中,咸亨酒店之里与之外的所有人--顾客、掌柜、小伙计、小孩子等都把孔乙己当成嘲弄与取乐的对象,竟然毫无同情与怜悯之心。而对他施以同情怜悯的,唯有作者--鲁迅。《说书人》中,同情怜悯说书人的,也只有师陀。鲁迅以酒店老板"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的反复念叨,师陀以说书人下葬时嘲弄者的"带书下去"的嘲弄,把对"苦人"的悲悯情感推到极点,这也是两位作家为笔下人物最后的悲情结局作的"一声叹息"。

(示例二)我认为《说书人》主要表达的不是"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它表达的是"我"对说书人的"同情"。师陀在叙说说书人命运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对说书人不仅怀有同情、怜悯,而且还怀有赞美的情感,并且让这种赞美之情流溢于全篇,作者对说书人的情感态度是同情,而不是"凉薄"。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