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导学案(第二课时)第2页

  (5)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挖掘出这样的住宅,作者由衷地称赞它是伟大的工程,你有同感吗?你想怎样称赞?                           

                                       

  

三、小结: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介绍地如此生动具体呢?

四、课外阅读

   野 兔 

 一双比脑袋还长的耳朵,两条风奔的比躯干还长的后腿,以及传统的北方村庄的颜色、木头一样的寂哑无声,这些大体构成了一只野兔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喻示了它们的黑暗命运)。这是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神秘气氛,以警觉和逃遁苟存于世的动物。它们像庄稼一样与土地密不可分,实际上它们看上去已经与土地溶为了一体(我将野兔视作土地的灵魂)。传说白天见到一只野兔的地方,夜晚便会出现一群。而误伤伙伴或自伤,往往是那些捕猎野兔的猎手的最后下场。在西方,野兔不仅曾经与月亮女神有关,也曾被民间当作遭到追逐而无处躲藏的女巫化身。  

  野兔本有一种令人惊异的适应环境能力,它们在全球的分布比麻雀更为广泛和普遍(至海拔 49000米的山地,远至两极的冻原),但是现在人们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我住在北京郊区,且常深入田野,但我对野兔的印象主要来自童年的记忆。一次愚人节,我打电话庄重的告诉城里一位朋友,说我赤手抓到了一只野兔。其实,甚至今年春天在河北霸州,我提着望远镜在平原上徒步走了一上午也未发现一只。是的,野兔已从我们的土地上销声匿迹,正如它们在一支西方民歌中所慨叹的:"这是人的时代。"

思考与练习

1.野兔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野兔》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这是人的时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