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学案第2页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使更多的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学习思考1] 阅读教材P29"学习思考",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

  提示 均田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称桑田,百姓可传之子孙,可买卖。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整顿吏治

  (1)具体措施

  ①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而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②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

  ③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

  (2)意义

  ①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②俸禄制的推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稳定。

  [学习思考2] 阅读教材P30"学习思考",思考: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

  提示 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的阻力较大。

  ②平城经济落后,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③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是中原政治和文化中心,推行改革的阻力较小。

  (2)过程

①公元493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文武百官及六宫宗室尽迁洛阳,大批鲜卑士兵和百姓也进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