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岳麓版)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岳麓版)第4页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随后,相继把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农村改革 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改变了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生产组织方式,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指令性计划被取消,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被放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崛起。经过改革,农村作为传统经济中自然经济色彩最浓、经济发展水平最薄弱的环节,其运行机制基本上已率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 城市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了全局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全国人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效

应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猛增,城市化进程快马加鞭,互联网时代不期而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现代意识增强,生活时尚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