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第14课:故乡》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精品《第14课:故乡》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无端:无缘无故地。

  如许:这么些。

  鄙夷:看不起。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恣睢:放纵,放任。

  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形容瘦弱或细长。

  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寒噤: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

  3.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正阳县。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中写过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杂文700多篇,为我们留下3 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本文选自《呐喊》。

  4.背景链接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思想家的敏锐感觉,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他在许多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透视。《故乡》一文,从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

  【交流点拨】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2.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5段):写故乡萧条的景象,"我"回故乡的目的、原因以及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