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第3页

师:这种"通过对比,突出或者反衬......,表达了......"的解题语言大家要记得使用。

4、 理解象征的意义。

①、通过阅读课文,同学们都发现作者对海燕等形象的感情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要借助于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海燕》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人民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为了避开沙皇政府的检查,《海燕》在发表时采用了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

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尔基塑造了海燕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呢?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象征。请你思考海燕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作用: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 形象可感。

③、明确课文中各物的象征:

狂风、乌云、雷声、闪电: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欢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5、本文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那最终是谁战胜了谁?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从13段可以看出。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6、正因为如此海燕发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叫喊。这放在结尾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革命先驱者向人民群众发出的召唤,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和期待;预示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瞻远瞩、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富于鼓动性和战斗力,鼓励和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三、 比喻和象征的比较

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