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4页

预设:其一: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儿迅速听出了孔君平话里有话,明白了客人是在用自家的姓开玩笑,于是同样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 反驳他:"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机智幽默。

比较: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其二:这个小孩的话说得很巧妙,两句话意思一样,但表达的效果却不一样。巧妙在哪儿呢?用否定的说法显得很委婉,直接说显得太生硬、不礼貌。孔君平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更能体现小儿和客人斗智的乐趣。

其三:"夫子" 是先生的意思,是古时对年长者或读书人的尊称。所以,这里还显示出什么?(小孩的有礼貌、有教养。)还从哪儿看出他有教养、有礼貌呢?--"为设果,果有杨梅" 热情好客,"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

其四: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不假思索、思维敏捷。

3.从中看出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小结:这句话充分说明杨氏之子--用课文上的话来说--"甚聪惠"。所以,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五、拓展延伸:好,考考你,看看你聪明吧?

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马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六、展开想象:分组练笔 丰满文本

1.说一说:其实,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了。但文章写到这里却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孔君平,听了小儿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而杨氏子而如何应答呢?

2.写一写:我们还可以对全文进行一次想象、练笔,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