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页

2.其实,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课文第三组就是关于"语言表达的艺术"的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九岁的小孩特别聪明,巧妙回答别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10. 杨氏之子

齐读课题

解题: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记录的《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3. 请大家朗读一下课文。(生读)

读后,提问:(1)和平时我们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预设:难读,难懂,精炼等)

(2)平时学习的课文叫白话文,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是同学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3)学习文言文主要抓住两点:朗读和理解。

二、整体感知:

1.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大屏幕出示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师生评价)

3. 师指导朗读:读文言文虽然要注意停顿,但是声断,气不能断。这样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大屏幕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文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来朗读一下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课文非常短,只有50多个字。文言文语言很简练,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比如,课题:杨氏之子

杨氏:姓杨的人家(不是以前指的妇女,嫁给丈夫之后,就被称为张氏、李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