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定风波》教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定风波》教案1第2页

 1、翻译序中内容

(板书:鉴赏诗歌三步曲:读(文)、析(情)、探(法))

我们先来读一读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

交代了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

  此词是"因事感怀",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2、让学生说说这首词作的大意。

  明确: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3、并简单概括诗的内容。

明确: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

四、问题研讨,探究体会:

  1、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闲适、轻松、自如

  3、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