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27讲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墨家 墨子 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 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考法 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史料二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史料三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利民"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他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民本思想。

2.据史料二出处可知史料反映了春秋时期道家的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治理好社会。

3.史料三信息"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说明孟子主张农商平等;"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说明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史料主要体现了不同学派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