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2010届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第4页

(二)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

还原性

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

氧化性

K+

(三)根据化合价推断

含同种元素的物质,一般是价态越高的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的还原性越强。

6、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或电子转移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转移法。

(3)配平步骤:

①标价态: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化合价的改变情况。③求总数: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④配关键化学计量数。⑤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⑥检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守恒。

(4)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首先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或分子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利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或分子的化学计量数。如:

MnO4―+ H2S+ H+ -- Mn2+ + S↓ + H2O

(5)缺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先配平含变价元素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通过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观察增减的原子或离子数确定未知项及其化学计量数,缺项一般是水、酸、碱等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姓。如:浓H2SO4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2FeCl3+2KI=2FeC3+2KCl+I2可知, FeCl3的氧化性比I2强,KI的还原性比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S02(H2S03),S;还原性: 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