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氧化还原反应
2010届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第5页

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Cl2通人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C1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2+、和C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 中通入Cl2 ,HBr和H2SO3 中通入Cl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KClO3+6HCl =KCl+3Cl2+3H2O 而不是

KClO3+2HCl=KCl+3Cl2+3H2O

(5)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Cl2十2NaOH=NaCl十NaClO十H20

5、有关计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这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基本依据。

点拨: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计算的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从试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有一类题目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计算确定产物。计算公式如下:

 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化元素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1)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必须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能力,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必须大于还原产物的能力,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发生。即:

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