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第3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农业: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古代农业生产体系: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

  生产工具的改进

  水利事业的发展

  耕作方式的进步

  【讲述内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 思考:

  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

  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中国原始农业

  (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

  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

  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

  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

  (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 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商周时期的农业

(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