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优质课《虽有嘉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优质课《虽有嘉肴》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补充资料 一、 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二、读音嘉肴(yáo)弗食(fú)旨(zhǐ)自强(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三、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词语解释

  ①虽有佳肴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②弗食弗:不。食:吃,品尝。③不知其旨也旨:甘美。④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⑤不知其善也善:好处。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所以。⑦教然后知困困:不通,理解不了。⑧然后能自反也反:反省。⑨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⑩教学相长也长:促进。⑾兑命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⑿学学半学:教。⒀其此之谓乎其:表推测,恐怕,大概。

五、句子翻译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好在哪里。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了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教别人之后,就能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

  ④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⑤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知识上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⑥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

  ⑦《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⑧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六、内容理解

  1、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这种论证方法叫做"类比论证"。

  2、作者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首先,由"嘉肴""至道"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学"和"教"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困),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并且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别人知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4、结合学习的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看法。答:"教学相长"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的学识得到提高,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学习中,会慢慢发现自己一些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教给别人知识。    

资料

  《礼记》中的名言: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择师不可不慎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尚往来也。

小结及作业

1、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2、用学过的方法预习《河中石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