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第2页

【设计意图】小说片段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1、我国古代服饰

2、发展分期:

(1)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图片寻找)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合作探究】:西装何时传入我国?为何流行?[来源XXK]

1、西装的传入: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流行

2、流行的原因:

(1)从穿的角度:适体、潇洒

(2)从社会转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3)从社会思潮:民国初年崇洋风气的产物。[来源]

【合作探究】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

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合作探究】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近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来

(1)男子:长袍马褂-西服礼服-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休闲服

女子:旗装-旗袍-连衣裙

(2)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2)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衣着朴素,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 女装: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