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赤壁赋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赤壁赋 学案第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得分点:禁、竭、是、造物者、无尽藏、而、适,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把握文章情感脉络

1.第一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段描绘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咏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2)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第二段"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美人"指诗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2)歌声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结合第三、四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段,作者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位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四段,作者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4.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如何?这两种情绪相同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课文开篇和课文结束时,作者的情绪都是喜悦的,但这两种喜悦并不相同。

(2)开篇时,作者的喜悦是由身边的景物引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的朋友诵诗唱答,这实乃人生之乐事;而结束时,作者的喜悦则是因为通过主客问答消除了心中的苦恼困惑,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5.综述全文情感变化的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微任务活动三 鉴赏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1.从全文的角度看,第一段写月夜赤壁之下的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

2.文章第二段写客人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正面侧面相结合,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从而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

3.试分析文章是如何将情、景、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