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第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第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  教学设计第3页

  第1课时 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一.情境导入

  谁不说咱家乡好――列举家乡新变化

  靓起来的服饰、快起来的通讯方式、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大起来的住房面积、好起来的交通工具......

  请你任选一个主题给同学们讲讲有关变化的表现。并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正确理解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3-5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的快而准确。

  1、小康的含义?

  2、"三步走"战略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体现在哪里?

  4、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又是怎样的呢?

  5、中共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适当的点拨。

四.师生研讨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

  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思考题2:

  1990: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温饱)

  2000: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小康)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思考题3:

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思考题4: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思考题5:

  经济:必须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政治: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方略深入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社会事业: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课堂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巩固目标思考题。

五.巩固练习

1、在我国首先使用"小康"描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2、到2000年,我国已顺利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是指( )

A、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B、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3、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应该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 ②社会更加和谐 ③民主更加健全

④科教更加进步 ⑤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⑥文化更加繁荣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教学

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共案) 个性化补充   第2课时 共创美好的明天

一.情境导入

  说一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二.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思想情感。

  2、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的精神和行动。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5-8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10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的快而准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3、我与小康

  ①我们现在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

  ②我们将来准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

  4、建设"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适当的点拨。

四.师生研讨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顽强进取,才有我们祖国的自立自强、兴旺发达。今天,只有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奋力拼搏,才能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思考题2:

  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②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思考题3:

①一是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素质基础。二是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公益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一是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群众。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思考题4:

①建设"诚信江苏"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能够在安定有序、平等友好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②建设"绿色江苏"不仅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课堂总结:

  对照学习目标,巩固目标思考题。

五.巩固练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下列做法与和谐社会目标一致的有( )

①围湖造田,发展粮食生产 ②协调和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共同发展

③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④完善农村村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下列语句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有( )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3、关于艰苦奋斗,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中存在下列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精神 B、任何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C、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 D、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发扬

4、30年前,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继而影响世界的革命。30年来,江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展示江苏风采和立志成才,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举行了一项以"为家乡喝彩、加油"为主题的活动,假定你是班级一员,请按照下列步骤完成相关的任务。

(1)同学们搜集30年来取得的成就在班级进行展示。你的搜集途径和展示方法是什么?(请各写两种)

(2)同学们就我省30年来取得的成就在班级进行展示。我省30年来取得的成就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