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三十一: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三十一: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3页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

全球性:如:

一、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提出: 开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得到公认。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

2.内涵: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其中 是基础,是 条件, 是目的。

3.原则: 、 、

[重点探究]

1、人口压力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2、 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具有容纳、清除人类活动废弃物的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随人口数量、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变化而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人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极其微弱。环境未因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环境问题。到了农业社会,人类仍受自然的制约,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已表现征服能力,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工业社会,人类跃居到人地关系的主导地位,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目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并开始建立全新的现代文明的人地关系。环境问题将会因此等到缓解,环境质量也会得到改善。可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控制、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1、(09年海南地理第21题)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分)

【解析】:

该题以"围海造陆"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考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拓展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