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案:必修3 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案(中图版)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学案:必修3  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案(中图版)第2页

提示 图示说明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及4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并通过莱茵河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源,图中还显示,虽然本区缺乏铁矿,但西南部临近法国的铁矿产地,便于铁矿输入。

教材梳理2 鲁尔区的衰退

  阅读教材P59~P60"鲁尔区的衰退",填写下列知识。

(1)产业结构单一。

(2)"煤炭危机":①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逐渐减少。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煤炭需求量下降。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钢铁危机":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4-6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 鲁尔区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一开始露天开采,后转为地下开采,随着埋藏深度加大,开挖难度也增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加剧了煤炭工业的衰落。

教材梳理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阅读教材P60~P6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填写下列知识。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①改造传统工业。②发展新兴产业。③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2-4-7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提示 图示煤炭基地和炼钢高炉个数锐减,煤炭就业人数和钢铁就业人数急剧减少。可见,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为减少,从业人员大幅削减,加上规模扩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2.读教材"图2-4-8鲁尔区工业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工业的变化特点。

提示 工业门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工业部门主要是煤炭、钢铁、化学工业三大类;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除煤炭、钢铁、化学工业外,又增加了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工业数量的变化:鲁尔区煤炭企业数量减少,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企业数量也有所减少。电力、机械、汽车、电子和石油加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3.读教材"图2-4-9鲁尔区的工业旅游",据图分析鲁尔区的工业旅游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