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一)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一)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学案第2页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这两句诗以景寓情。朦胧的月光,极易唤起心中的哀情,勾起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又因是"夜中"之月,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这种无处逃遁的寒冷感受,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庇,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表达。

  《诗品》评阮籍《咏怀》组诗时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其实是说诗人为避祸害而采取的曲折幽隐的表达方法。尽管读完全诗,我们也无法探寻出"夜中不能寐"的具体原因,但诗人欲说而又不说的巨大矛盾及痛苦却在诗中通过"起坐""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及人的徘徊表现了出来。读者完全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和比喻来体味到诗人欲排遣而不能的焦躁、惊惧不安和绝望之情。

杂诗十二首(其二)

  一、名句赏析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赏析】 当陶渊明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以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遂的苦恼。由这四句诗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

  二、中心主旨

  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此为其中第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情。

  三、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

陶渊明青年时代曾有过"大济于苍生"的宏愿,自言"少时壮且励,抚剑独行游"。虽因"性本爱丘山",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终至拂衣归耕,但是他并未真正淡忘于世事。这首诗即体现了他的这种心情。这首诗由时节的变易发端,以暗示岁月无情的流逝,进而引出诗人"有志不获骋"的深切悲愤。在这个月白风清的静夜,他孤独地品尝着心底的悲凉,只得对影独酌,聊以自慰。清旷的夜景与压抑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有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