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4(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4课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4(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4课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谓。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

  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

  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

  

  (一)背景链接

  《雨霖铃》

  《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辗转逃亡于南方之时,她又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这种背景下,她写下此词。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