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案第3页

云山学校中学部教学设计

姓名 葛丽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总课时数: 第1课时 教

标 知识与技能:

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 重点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教具 多媒体 是否有课件 有   复备课:上课前教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环节的调整、对课堂教学预设的重新考虑。。。。。。 教法 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10分钟)

  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15分钟)

  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出示: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育局主持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出台,"敢于斗争"在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被删掉,"见义勇为"也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主动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等有效保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内容则首次出现。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

  3.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

  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15分钟)

  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

  (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

  (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

四、总结(4分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五、作业(1分钟)

  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