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教无类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教无类 学案第5页

  

  

  

  

  (10)

  

  

  

  

  

  

  

  

   对应学生用书P26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评析]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孔子认为,人的智力天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贡献。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评析] 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次去教他。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教学过程仍可以加以借鉴。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评析] 只知学习却不会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知思考却不知学习就很危险。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