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第2页

  

  【教法的选择】

  

  1.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对七年级地理1~7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区域、国家的方法。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表现欲极强,便于开展活动,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展开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气候图"和"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的分布图"等图中获取、加工、处理地理信息。

  

  ⑵活动探究法:①合作讨论──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分布的影响。

  

  ②个别探究──揭开古生物之谜;自然条件与城市、人口分布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课 设置情境:

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展示茱萸湾社会实践活动拍摄的动物图片,重点突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鸸鹋的图片。

2.组织学生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我来当导游":根据展示的图片和自身体验,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茱萸湾的动物。 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导入新课,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探究渴望。 新

学 世

馆 1.展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澳大利亚是一块独立大陆"的空间概念。

2.展示澳大利亚国徽图片,指导学生读图8.36"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并补充相关知识。

3.活动探究--"揭开古生物之谜"。播放大陆漂移课件,并设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1.进行读图分析。

2.以同桌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汇报讨论结果,并作总结:澳大利亚较早地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独存在于南半球海洋上,减缓了生物进化速度,再加上这些动物没有生存天敌,所以能生存至今。

3.朗读阅读材料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正含义。 为分析其独有的动物作知识铺垫。

培养学生研究意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锻炼学生读取、处理信息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