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下载原创《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日情况)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你认为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身上哪些精神最可贵、最值得你崇敬?

  学生:顽强奋战,勇于献身、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教师: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没能阻拦住日本步步进逼的侵略,日军占领整个东北后,又开始了新的图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一二·九运动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

  原因: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教师:(补充)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西安事变

  教师:东北沦陷,华北告急,国难当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又一举国震惊的事变爆发了,那就是"西安事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西安事变"这一目内容,一起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西安事变相关知识点)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直接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教师: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蒋介石却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驻东京的记者:日本企图利用这一事件挑拨中国国内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