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学案(3)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 学案(3)第3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

  (2)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

  (3)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的人了。

6.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案: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多,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

  文章极尽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因此,文章前面所进行的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7.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两个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作者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感悟总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借古讽今,警告唐统治者勿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二、写作特色

1.想像、比喻、夸张的使用。

  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像。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第一段骈散结合得非常好。

3.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

  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基础达标】

一、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