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无题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无题 教案第2页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少年才俊的李商隐结识了担任洛阳东都留守的令狐楚。令狐楚不仅聘用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入幕做巡官,而且还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交游,并亲自教授李商隐写作骈文,待之如子。

  大和六年(832),二十岁的李商隐第一次去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第。第二年,李商隐再次应试,又再次落榜。

  时局混乱,仕途受阻,李商隐便跑到河南济源县的玉阳山、王屋山一带学道。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势力很大。当时一些文人、朝中官员、乃至皇亲国戚都与道教有密切来往。入世心切的李商隐自然不会真的想遗落世外。在玉阳山,李商隐认识了陪同玉真公主一块入道的宫女宋华阳,并与之产生了深厚的恋情。李商隐后来写了大量的诗歌来追忆这段零落未果、痛苦不堪的爱情,写得隐晦曲折、空灵飘忽而又痛切惆怅。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二十六岁的李商隐第三次应进士科考,终于及第。据说其中有令狐楚的援引之功。带着登科的喜悦,李商隐来到了令狐楚的兴元节度使幕府。不幸的是,这年冬天,令狐楚卒于任上。令狐楚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让李商隐铭感终生。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恩师的去世将是自己人生的又一大转折,前面正有一连串的磨难在等着他。

   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失去了重要的依托。第二年,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聘,他来到泾原(今甘肃泾川县)。王茂元不仅极其赏识李商隐的才学,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婚后生活非常和美。李商隐终于在泾州找到了他的爱情归宿,但后来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晚唐时期,朝廷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斗争非常激烈,持续了四十多年之久,史称"牛李党争"。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则属于李党。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女婿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对他十分忌恨,牛党中人更是斥之为"背恩"、"无行",极力排挤、打击他,对他的名誉和仕途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从此,李商隐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大中五年(851)春,当商隐带着对前途的忡忡忧心踏上返京之路时,传来了爱妻王氏病危的消息。他日夜兼程地赶回去,却永远也见不到妻子的音容笑貌了。

   妻子的死对李商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开成三年(838)结婚以来,贤淑貌美、能诗能文的王氏,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王氏死后,悼亡诗成为商隐后期诗作中的一大主题。他在诗中寄托自己的哀思,倾诉自己的悲伤,抒发对人生与命运的伤怀感慨。

   四十五岁那年,李商隐担任了盐铁推官,得以经常往来于金陵、扬州一带,写下了不少咏古寄怀诗。

   大中十二年(858)这年年底,一代诗人就这样在凄凉寂寞中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七岁。

"古来才命两相妨",李商隐的一生有着太多的坎坷、抑郁和孤苦。从十八岁踏入仕途到离开人世的三十年中,他有二十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沉沦下僚。"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晚唐诗人崔珏《哭李商隐》中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比起唐代许多杰出诗人来,他更加生不逢时。在他短短的四十七年生命历程中,竟经历了从唐宪宗到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六个王朝,帝王如走马灯似的更迭。昔日煌煌的大唐帝国此时已经江河日下、日暮西山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朝社会的所有政治弊端都集中在这个时候,更何况李商隐还是"牛李党争"的直接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