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上数学《植树》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4
北师大版三上数学《植树》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4第2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植树节到了,三年级领到了一些小树苗,请看图片,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36棵树苗,要平均分给3个班。

使: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大家来解决吗?

生:平均每班能分到多少棵树苗?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获取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交流并总结算法

师:平均每班能分到多少棵树苗呢?你能列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36÷3=( )

1、活动一:独立探究(分一分、算一算)

师:同学们看,这道题目是一个几位数除以几位数的除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

师:每班平均能分到多少棵树苗呢?你能动手帮他们分一分吗?我们用小棒代替36棵树苗,用3个圆片来代替三个班级,请大家快速地动手分一分吧!

出示活动要求:

1、借助小棒,自己摆一摆、分一分,并用算式记录自己每一次分的过程。2、分完并记录算式后,和你的同桌说说分的方法和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小棒模型经历分物的过程并用算式记录下来,在动手操作和与同桌初步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分步口算的算理。

2、活动二:分享展示(说一说、想一想)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刚才分的过程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

生:先分整捆的,第一次拿30棵,平均每个班分到10棵;第二单棵的,再把剩下的给每个班再分2棵,两次共分到12棵树苗。

师:他分得怎么样?谁和他分的是一样的哦?他分的过程可以用哪个算式记录?

生:第一次30棵分给3个班级,每班分到10棵,记录为30÷3=10;第二次把剩下的给每个班再分2棵,记录为6÷3=2;两次一共得到12棵,记录为10+2=12.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想法吗?30÷3=10、6÷3=2、10+2=12这三个算式表示的什么意思呢?对应的是我们分物过程中的哪一步呢?

生:30÷3=10表示我们第一次给每班分到了10棵树苗,6÷3=2表示我们第二次又给每班分到了2棵树苗,10+2=12表示两次两个班共分到了12棵树苗。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还有不同的分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请把你记录的口算算式展示出来,让大家猜猜你是怎么分小树苗的。

生1:(展示分步口算的过程)大家能看懂我的分法吗?

生2:你是先分单棵的,每人先分到2棵,用算式记录为6÷3=2;再分整捆的,平均每个班又分到1捆也就是10棵,用算式记录为30÷3=10,两次每班共分到12棵小树苗,记录为2+10=12。是这样吗?

师:解释的分法你们同意吗?和这位同学分的一样的请举手。好的,通过同学们不同的分法,最后我们都知道了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12棵小树苗。我们一起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分法,并用算式记录分的过程,体验到分法的多样化和算法的多样化。但对于分法不做统一规定,可以先分整捆再分单个,也可以先分单个再分整捆,都能得到平均分的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将分的过程与算式结合起来,理解分步口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和算理,为进一步掌握算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