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雨巷 学案(2)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雨巷 学案(2)第2页

  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2. "象征主义"的主要观点

  1852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第一部诗集。19世纪60、70年代,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发表一系列象征主义的诗歌,奠定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基础。1886年9月15日,让·莫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系统阐述象征主义创作原则,标志着这一流派的确立,20年代,风靡世界。基本观点:①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②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③用象征来沟通两个世界: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④崇尚朦胧晦涩:"诗是必须有谜。"马拉美:"诗写出来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

3.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支撑(chēng)  彷徨(huáng)

寂寥(liáo) 惆怅(chóu)

颓圮(pǐ) 彳亍(chì)(chù)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