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2.1《发现》学案(苏教版必修3)
语文:1.2.1《发现》学案(苏教版必修3)第2页

  子对大人的这种关爱并不领情,反而喊出了"放我出来"的强烈呼喊,充分反映了青少年时期的闻一多强烈要求突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心声。

  男生:请听闻一多的早期散文诗《一个小囚犯》。 (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某一场诗歌朗诵会实况,参照准备。例如"唐朱诗文名篇朗诵会"。)

  (三)指导实例。

  男:1922年8月,28岁的闻一多留学到了美国,先后在芝加哥美院、河泉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攻修美术,成绩优异。但他更爱好文学,用他自己的话说,诗兴总比画意浓。他认为"西洋画实没有中国画高",中国诗是令他陶醉的艺术王国。

  女:在美国,闻一多研究陆游、韩愈,埋头读古书写新诗,诗情像火山般喷发出来,写出了一批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思想的著名诗篇。1923年9月1日,奠定了闻一多在中国新诗地位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

  男:《红烛》是一本具有独创性的新诗,它以自己美丽的光焰为中国早期新诗增添了独特的光彩。《红烛》诗集题材丰富多样,内容十分广泛。如序诗《红烛》中的李白篇、雨夜篇、青春篇、孤雁篇、红豆篇等等。其中最有感召力的当数那些表现爱国思乡的情诗,《忆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女:闻一多写诗讲究艺术构思,他重视想像,讲究暗示,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来。《忆菊》从歌咏菊花起笔,把菊花与祖国联系起来,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赤子深情。请欣赏诗朗诵《忆菊》。

  男:按照清华学校当时的规定,学生公费赴美留学,可以学习四到五年,而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闻一多不满美国的种族歧视,刚到三年,不等文凭到手,就断然决定提前回国。

  女:1925年6月1日,回国的轮船驶进了上海吴淞口,祖国初夏的江南一片苍翠,闻一多手扶栏杆,心情万分激动。他突然脱下上身的西装扔到江里,他要让祖国的滔滔江水洗尽留美生活中所染的洋气。他卷起衬衫袖口,昂首高呼:"祖国,我回来了!"

  男:请欣赏闻一多的诗《回来了》。

  男:然而,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发现军阀混战下的旧中国,有的只是恐怖,是噩梦。"五卅"惨案的斑斑血迹,使诗人心里无比痛苦,写下了回国后第一首爱国名篇《发现》。

女:诗人闻一多在《发现》中,用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进着血泪喊道:"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心爱的中华"在我心里"。这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现实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是诗人内心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大声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