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学案第2页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志评著作。晚年目盲,仍孜孜于著述,口授他人代书,卒年64岁。章学诚终其一生,从事于古今学术的总结批判工作。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他的遗著由其子汇刻成《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1920年,被合刻为《章氏遗书》。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的重要史学理论著作,重在阐发史学的本质意义、论述史学的作用。

  2.背景资料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指"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对"当世之务"漠不关心。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浙东学术》是作者逝世的前一年写成的。那时,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生活非常艰难。本文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

  3.文化常识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作者从乾隆三十六年(1771)[或三十七年(1772)]开始写作,至嘉庆六年(1801)去世止,历时三十年尚未完稿。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论修志体例,阐述甚详。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作者认为史书有"比类"与"著述"之分。"比类"是编辑史料,"著述"则当"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