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第2页

当 堂

反 馈 我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了一段话。 重要学习资料,请长期妥善保管。

我们课堂的评价要素:1、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2、有互动形式的组内小展示;3、姿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清晰、语言表达严谨;

4、班级大展示,有互动场景,有创新意识;5、有认知过程、拓展、延伸。

东风小学(四)年级"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语文导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课题: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备人:任菊红 审核人: 日期: 编号:4AY0725

【预习课导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展示课导学】

一、 学习主题: 1、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导 学

流 程 独学环节 对学、群学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

质疑评价环节 整理导学案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赏 析

课 文

理 解

文 意

1、了解故事起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什么是帝国主义列强?伯父为什么这样说?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周恩来是怎样做的?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1)、描写租界的"灯红酒绿"反衬出什么?

(2)、衣衫褴褛的妇女的哭诉与大个子洋人的得意扬扬揭露了什么?

(3)、巡警的为虎作伥、围观百姓的敢怒不敢言更加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部分,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随堂笔记一)

对学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出等级。

群学

  1、交流独学环节中不懂的问题。

  2、总结学习第四部分,完成课文板书。

组内小展示

  

  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2、预展:大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确定展示代表呈现成果,进行板书设计。

  

  3、A生辅导c生完成随堂笔记。

  

预时10分钟 展示单元一

小小朗诵家

  我会模仿人物语气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提示:要读出伯父的无奈与少年周恩来不解、追问的语气。)

展示单元二

小小积累家

我知道"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我会用它说话。

展示单元三

小小分析家

  

我能从各个不同方面解释伯父为什么说"中华不振"。

 (提示:结合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和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展示单元四

小小板书家

我能用简洁的板书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时30分钟 一、课内语段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有志者"的意思_______,"效"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周生"指

_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周生"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当魏校长提出"诸生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时,同学们踊跃回答:"明理、做官、挣钱、吃饭。"现在,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读书时常常有如下的说法,请你对照上文填空。

1、"知书"方能"达理",不好好读书,连日常的礼节都不懂。这是为__________而读书。

2、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书贫穷将伴随你一生。这是为___________而读书。

3、好好读书,将来当局长、县长。这是为______________而读书。

4、小朋友,如果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我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读书。预时10分钟

等级:A B C

拓 展

延 伸

积 累

名 言    

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 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思考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有什么不同。

(完成随堂笔记二)

  预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