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1第2页

教师: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1953年钢铁巨人斯大林逝世,苏联继任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随即针对斯大林开创的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为什么改革?怎么样改革?有何启示?带着思考,我们来一起学习,第十七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改革的基本历程,从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问题一:为什么改革?

  多媒体课件显示:

  教师:图中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苏联在工业、军事、国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教师: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如何?(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图一:食品极度匮乏,居民要排队购买。图二:货架上空空荡荡,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拿着空篮子排长队的人群。图三:饥荒中的妇女和儿童。1913年-1955年,人均谷物不断下降,在工业化短短十年内,苏联因饥荒饿死上千万人。

  教师:苏联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而人民的生活却处于落后状态,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板书)。

  教师:斯大林模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教师: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1、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农业补贴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教师:苏联人们渴望改革,改革成为必然要求。

问题二:怎么样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评价和失败的原因。一、四、七学簇学生在白板上梳理展示。(教师针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

多媒体课件显示: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答案:C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掌握和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二、五、八学簇学生在白板上梳理展示。(教师针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背景、内容、失败的原因。三、六、九学簇学生在白板上梳理展示。(教师针对展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

多媒体课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