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四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案第2页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我们来看看,根据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分析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这样区分的吗?我们应当怎样区分二者呢?

--谁决定谁。如果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那这便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我们现在学的必修四,主要是谁的哲学呢?--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呢?在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学、哲学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学又称什么哲学呢?今天,我们要弄个究竟的就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基本形态呢?现在我们就借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演绎唯物主义的发展状态。我们的线索是:实物--原子--放射物和电子。

我们很清楚:对于书本、桌椅、房子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会相信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天天接触、使用它们,这很容易证明它们的存在与人的感觉毫无关系。但是有些事物,比如,地球是一个平面还是球体?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天上有没有神仙,地下有没有阎王?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可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一)古代有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论,是古代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比较正确的看法。

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但是这却把世界的复杂简单化。他们对世界观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这便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填表: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了中世纪的冬眠后,在近代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一大批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以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推进了科学的发展,从而把哲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那么这个推进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