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次》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次》教学设计第2页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学用纸(副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一次》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你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认读词语。

旁边 火腿 袜子 积劳成疾 进退两难

台阶 愿望 前沿 执法如山 如愿以偿

2、出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完这个故事后,文中的小男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 问题入手,感悟内容。

1、为什么说小男孩儿独自登上台阶非常了不起?

(1)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小男孩儿的小呢?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儿?

(2)这么小的男孩儿要上台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台阶?

a、但对于这个刚会站,而且站都站不稳的小男孩儿来讲登上这台阶却很困难,这台阶确实一个"高地"。读一读第一段,读出这种难,读出小男孩儿的不容易。

b、就是这样一个不足一周岁、两腿还不太听使唤还在哆哆嗦嗦的小男孩儿,此时此刻已经站到了台阶旁,他想要登上台阶,他会想些什么?从小男孩儿的想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男孩儿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自信。

c、有了这样的愿望和信心,看,小男孩儿已经开始登台阶了。(指名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了小男孩儿想登台阶的愿望强烈?用横线画一画。

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预设)

(1) 小男孩儿为什么还没有下决心登上第二只脚?

(2) 小男孩儿在站着干什么?

(3) 他为什么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

(4) 他固执地注视着前方在想些什么?

2、 假如你是一个路人,从人行道经过时看到了这个情景,你会想写什么?这时你又听到了一位老奶奶和小男孩儿妈妈的对话。(指名读)你从她们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

  奶奶的关心,妈妈的鼓励,都是对小男孩儿的爱。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谁说的话更能给小男孩儿以支持?为什么?

3、妈妈微笑着看着小男孩儿,在她的鼓励与期待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大屏幕出示段落,指名读)

  小男孩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文中的动词,从动作中体会小男孩儿实处了全身的力气。)随机提问:这力量从哪里来?体会后读一读这部分。

  对比:a、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b、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读一读这两部分,体会它们哪一个在课文中更加恰当?

  导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原因:因为小男孩儿有登上台阶的愿望和信心;因为小男孩儿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又不断地继续力量和信心;因为小男孩儿在登上台阶的过程中得到了奶奶的关心和妈妈的鼓励。

  追问:小男孩儿这两只小脚踏上的难道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台阶吗?(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一句)

四、 回归主题,升华情感。

在孩子自己的强烈愿望和十足自信的支持下,在妈妈和奶奶的鼓励和关怀下,小男孩儿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克服了困难,第一次登上了台阶,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地。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他成功地迈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台阶。他会更加自信地去登自己人生中第二个、第三个,以至更多的台阶。老师也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像这个小男孩儿一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家长、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拿下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高地,让每一个"第一次"都格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