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新浙教版科学《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新浙教版科学《4.3地球的绕日运动》教案教学设计第5页

  学生先谈收获和疑问的提出,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是地球运动产生的综合效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以结合有质量的题目一起回忆)

  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点、二分二至的日期。

  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通过什么现象证明这一事实?

  特征---太阳公转的特征和意义(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二、新课

  正是因为地球的公转现象才导致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但是如果假设地球没有斜着身子,是正立着进行公转的,那么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就会重合,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会不会变化呢?(以二分二至为例子,不会),那么哪个地方会是太阳直射点?只有赤道是90度,而且一直是,而其它地方达不到90度。而实际上是这样吗?有变化,那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探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器材:一个地球仪、一个太阳平行光线板、一个模拟太阳、若干火柴、橡皮泥。

  展示:课件打出公转轨道面上的四个有代表性的地球位置,请根据实验在括号中填出A、B、C、D四个时期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讲述:我们要探究的是这四个位置(二分二至)它们的太阳直射点分别在哪?

  教师用事先准备的大地球仪演示如何找直射点?怎么样才算太阳光直射?太阳直射点?--强调四个地球仪放的位置,地轴的北端一定要指向北极星附近,过地球仪的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学生活动:利用自带的地球仪和光板完成探究实验,其实重在体验。)

  探究表格:

太阳直射点 节气(北半球) 日期 A B C D   

  学生汇报结果,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到直射点,教师利用大地球仪再演示一次,明确找到四个点的太阳直射点变化。(结合课件一步一步来讲解)

  讲解:(边演示边强调)

   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北纬23.5度;(北回归线)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南纬23.5度;(南回归线)

春分日:直射点纬度为---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