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求谏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求谏 学案第2页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

  《贞观政要》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

  该书首先探讨了为君之道。他列举唐太宗的言论说明清心寡欲和虚心纳谏是相当重要的。做到这两点,是唐太宗成功的关键,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两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

  

  《求谏》记述了唐太宗鼓励房玄龄、褚遂良等人进谏的言论,表现了唐太宗的广开言路、虚己纳谏和任贤用能的品质。李世民广泛征求大臣的意见,并善于采纳意见,从中找到了许多治国良策,明白了自己的许多过失,成为一个从谏如流、具有雄才大略的治世明君。

章节 主要内容 第一段 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和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唐太宗希望忠臣发现君主过失就"极言规谏" 第二段 阐述君正臣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唐太宗以"天下太平"为目标,愿意得正臣事己,希望听取诤谏,匡救政教过失,并能够付诸行动,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 第三段 希望臣下能正确对待劝谏。唐太宗的话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臣子规谏的必要性,二是纳谏的广泛意义 第四段 阐述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只要有进谏的,纵然"不合朕心",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 第五段 从人性的弱点和自身经验阐述纳谏的必要性。认为"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第六段 阐述劝谏要及时。唐太宗认为"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   

  

  \o(\s\up7(……者:……的人。举措:举止。

  

  

\o(\s\up7(冀:希望。藉(ji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