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