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针对性学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人教)
【高效课堂】201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针对性学案: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人教)第5页

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

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

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及

斯大林模式结合起来探讨,可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必要性的深刻理解。

尝试命题1 我们党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

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正确解决了关

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对待"市场"的态度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

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垄断贸易

C.斯大林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流通方面,改变由国家

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由产

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教材的重点有三:一是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二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三是"斯大林模式"

的功过。

尝试命题2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

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

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

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

上去。"为此,列宁主张 (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退出"一战"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废除新经济政策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的政策,而当时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巨大的发展,

所以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运用国家资

本主义的方法首先恢复国民经济然后过渡到社会主

义道路,这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C

视角三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视角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传承是文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

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创新与发展的中心内容总是随

着时代实践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到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