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 逍遥游 学案2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 逍遥游 学案2第4页

  远行所待:

第一段: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1、 ;

2、 ;

3 --

4、 --

第二段: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

明确:1、

2、

3、 有才有智有修养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第三段:由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二)理解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 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6、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三)、探讨"逍遥游" 深刻的内涵

  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对"逍遥游"的理解

参考:作者所谓的"逍遥游" 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