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第1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学案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第1节  第2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学案第3页

  失的主要形式:热能。

  2.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

  (1)能量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②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2)能量去路:

  ①每个营养级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后一个营养级中(最高营养级除外)。

  ③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④未利用能量(现存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因此,也可归为c)。

  

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及意义   

  [自读教材·夯基础]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从能量流动的方向来看:能量的流动是单方向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

  (2)从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特征来看:逐级递减。

  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林德曼效率大约为10%~20%。

  ②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③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结合考查P96图4-9思考:能量流动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多少?能总结计算公式吗?

提示:林德曼效率=×100%,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