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0游褒禅山记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10游褒禅山记第2页

3、作者在阐释第一个心得时,在分折到达险远的"非常之观"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最终强调什么观点?

三、解疑合探

1、首段:作者由道旁仆碑证明"花山",今言"华山"--盖音谬也。

第四段:"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l

照应语句:"余于仆砷"一句照应第一段。

2、第二段记游华阳洞而未尽兴。

  第三段议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结论: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照应句:于是余有叹焉。

  因此,王安石的这篇佳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突出优点是:

  (1)叙议紧密结合。(2)重点突出,观点明晰。

3、三个条件:a、有主观愿望--有志;b、有主观条件--有力;

c、有客观条件--有(辅助)之物

达到尽志尽力即"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强调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尽心尽力,才能无怨无悔。

四、质疑再探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大家还有哪些疑问?

1.做练习第一题进一步了解本文前后照应、记叙为议论张本的写法。

2.讨论问题:本文由"不得极大游之乐"生发山"尽吾志"的观点,

  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如学生之间争辩不巳,教师可以用"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来启发学生,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

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